今天给各位分享巴普洛夫原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普洛夫原理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
1.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2.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就是:
无条件反射:狗+食物(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
条件刺激:狗+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一段时间后,
条件反射:狗+铃声→分泌唾液
3.对于几种类型的区分: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比如:尝梅生津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比如:狗摇铃实验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比如:望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比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比如,每次进食都伴随铃声。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比如,每次摇铃都不给食物,慢慢就小退了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能区分什么是绳子和蛇。
巴普洛夫通过观察狗在进食与进食后过程中外在刺激信号而对其唾液分泌产生影响而总结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这一概念,简称“条件反射”(但要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相区别)
其原理为在一般的“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生理或心理反应,例如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过程中,重复施加无相关意义的刺激“中性刺激”(如铃声)。会使这两周间形成心理链接---其后即便单独施加“中性刺激”也会引起与非条件反射相同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即“条件反应”(狗听到铃声即使没有食物也会分泌唾液)。那么这种由“无关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过程与结果即称为“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又译帕夫洛夫,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後,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转化。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这个效应叫巴甫洛夫定律,又叫条件反射定律。巴甫洛夫(Ivan·P·Pavlov,1849年~1936年)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正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
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e33cbeb6be1c8701a18bfb7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d266-013c-1e29-84f1 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e33cbeb6be1c8701a18bfb7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射是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多次结合以后,中性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的过程。条件刺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如声、光、电、味等刺激;另一类是抽象的刺激,称为第二信号(虚拟信号),如语言,文字,符号。根据条件刺激的不同,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条件反射。
1、第一信号条件反射
以具体信号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信号都是具体信号。巴甫洛夫认为第一信号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共有的。例如“望梅止渴”,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再次看到梅子,不吃梅子也会流口水。人吃到梅子流口水是非条件反射。看到梅子不吃梅子流口水,是条件反射。这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过口水的基础上完成的。
2、第二信号条件反射
以虚拟信号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语言,文字,符号等都是虚拟信号。巴甫洛夫认为,第二信号条件反射是人所特有。例如“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具体的梅子,只是听到梅子,就流口水,这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也需要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即这个人曾经吃过梅子,流过口水。
“巴普洛夫”效应指条件反射。
实验内容巴普洛夫原理:巴普洛伐在研究狗的进食时发现巴普洛夫原理,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形成巴普洛夫原理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扩展资料
由实验得出的规律
(1)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2)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3)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再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和“末”、“日”和“曰”。
(4)分化: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如狗只对某一种铃声产生反应,对其巴普洛夫原理他近似铃声不做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也被称作巴普洛夫条件作用或者条件反射,它是联想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
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经典条件作用首先被伊凡·巴普洛夫论证。
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在狗身上最初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是这样的:用皮带把狗固定在隔音室的食物台前的位置上,用漏斗和皮管从狗的经外科手术做成的唾腺瘘管口收集唾液,通过描记装置记录下来。实验开始时,先呈现一个声音,这时狗并无分泌唾液反应。
然后,将声音和食物同时呈现,(一般声音略先出现数秒)。多次重复后,只有声音出现就可以引起狗分泌唾液了。这说明声音(无关刺激)通过食物(无条件刺激)的多次强化后,获得了具有食物信号的性质,成为条件刺激,可独立地引起唾液分泌,这就叫做条件反射。
牢固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物还可作为强化刺激物同新的无关刺激物结合,形成第二级或更高一级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结果已得到了普遍证实。人和动物的许多研究提示某些躯体症状可能有条件作用的成分。
巴普洛夫原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普洛夫原理故事、巴普洛夫原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拍照手机排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拍照手机排行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拍照最好的手机排行 拍照最好的手机推荐如下:华为Mate30 Pro、小米CC9 Pro、荣耀V30 Pro、一加7 Pro、荣耀20 Pro。1、华为Mate30Pro...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赣南是哪个省,以及赣南是哪个省哪个城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赣南属于哪个省份 赣南,是江西省(江西省简称“赣”)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主要由地级赣州市下辖的3区13县2县级市组成。赣南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1...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高粱收购价格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高粱收购价格走势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种植一亩高粱成本多少 每亩效益:目前市场上普通高粱的收购价格都在2.2-3.8元每公斤,按照目前的保守产量,亩产800-1100斤,每亩的收益在1500元左右。每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3万元简装修大全,以及3万元简装修大全,让你一房变两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房子90平,装修预算3万够吗? 现在90平米这样面积的房子非常受到年轻时欢迎。总价能够接受,居住面积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如果3口之家住起来还是可以的。那么从前期的首付款...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绳锯木断下一句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绳锯木断下一句是啥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绳锯木断的下一句是什么? 《鹤林玉露》是宋代罗大经创作的一部文言轶事小说。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牛的特点,以及牛的特点鹅的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牛有什么特点? 牛的特点有:擅长奔跑:牛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有反刍习性: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